规划建设雄安新区,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,建设优质公共设施,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”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之一。
坚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,准确把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,河北省提出,要着眼于增强人口和要素的吸引力,下大力提高新区公共服务水平,抓好公共服务资源的对接合作,抓好公共服务政策的研究谋划,抓好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。
让新区成为吸引人才和产业聚集的巨大“磁石”
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这样预测:目前,雄安新区的三个县加起来大概有130万人口,如果未来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的转移,加上创新创业的进来,将来可能发展到两三百万人口。
人口的持续流入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动能。发展需要人,而人才需要产业、医疗教育服务等配套,二者相辅相成,才能真正让人心安,方能成就千年大计。
“过去一些新区一直搞得不像城市,过于重视工业发展,公共服务业并没有跟上。”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表示,新区要注重公共服务业的发展,尤其是提升以教育和医疗为主导的公共服务水平、服务效率以及服务体系。
优质的城市服务功能、舒适的人居和创业环境,是增强人口和要素吸引力的重要因素。在近日召开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,与会者提出,雄安新区应当着眼在公共服务水平上与北京接轨,超前谋划、及早动手,搞好顶层设计,推出创新性、突破性举措,为承接北京转移人口、吸引高素质人才、增进人民福祉奠定坚实基础。
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是雄安新区营造高效优质的市场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。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,大家认为,新区应尽快对标北京,在医疗卫生、文化教育、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强与北京的对接合作,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与北京同城化待遇,特别是高起点规划建设公共基础设施,增强新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。
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北京的优质资源不能忽视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,北京集中了大量非首都功能,是造成大城市病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但这些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资源却是非常宝贵的,比如优质的教育资源、优质的医疗资源、重要的科研资源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企业总部资源等,这些资源对于改善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、增加对投资和人才的吸引力等,都十分重要。他认为,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,要把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与促进河北发展相结合。通过疏解,不仅要解决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过多的问题,也要对改善河北投资环境和增强吸引力发挥重要作用。
“雄安新区要加快高水平的教育、医疗、卫生、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。一方面,通过‘外引’的方式,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天津地区的学校、医院和卫生部门的搬迁落地,另一方面,通过新建一批高水平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,逐步培育和成长一批能够服务于新区的机构和部门。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,雄安新区的教育、医疗、养老配套指标应该全都高于周边地区,甚至在许多地方将会与京津看齐乃至有所超越。只有这些公共服务设施日渐完善,雄安新区才能成为吸引人才和产业聚集的巨大“磁石”。
补齐环京津周边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短板
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。”对于雄安新区建设来说,公路、铁路、机场、通讯、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就是整个新区的“粮草”。只有建立在一个更为完善的公共设施基础上,新区的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,也才能有更大的吸引力聚集各路资源,为尽快建成这一“千年大计、国家大事”的宏伟工程奠定坚实基础。
纵观国内外新区建设的经验,先期建设和完善公共设施是必备的前期工程。专家表示,考虑到目前雄县、容城、安新三县开发的程度相对较低,要顺利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任,以及“世界眼光、国际标准、中国特色、高点定位”的建设要求,必须在新区规划建设之初,就将公共设施建设考虑在内,以民生为本,补齐环京津周边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短板。
“雄安新区规划要重视公共服务发展,发挥新区为河北省公共服务‘补短板’的作用。培育优质的公共服务功能,建设一流水平的教育、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。”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认为,新区规划要充分体现区域协同、城乡一体的理念。在区域层面要加强与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保定的协同发展,发挥各自的区域作用。在地区层面要加强与雄县、安新、容城三地的协同发展,在城市布局、交通、服务、基础设施上高度协同融合,使雄安新区真正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,践行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。
目前,雄安新区“三通一平”或者“七通一平”的建设任务艰巨。在新区建设之初,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,需要尽快使其达到具备给水、排水、通电、通路、通讯、通暖气、通天然气或煤气、场地平整的条件,这样才能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。李长安认为,雄安新区的建设周期长,资金需求量大,仅靠原有的建设模式无法解决。可以探索多种建设方式,包括通过PPP方式引入社会资本、鼓励外资进入等,尽快实现此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,为新区真正进入建设开发模式奠定基础。
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将为新区推进公共设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。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,将探索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,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。“根据新区建设需要,研究提出相关具体支持政策。同时,在专项规划实施、重大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,对新区相关交通、生态、水利、能源、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给予支持。”(记者 李 巍)